世界旅行日记:大阪与京都
あらゆる形態と生の流動との、あのような親和は消えた。世界は相対性の中へ打ち捨てられ、時間だけが動いていたのである。(所有的形态和生的流动之间再无亲昵。世界被钉死在相对性中,只有时间向前奔跑。)——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引言:被推迟的毕业旅行
第一次萌生世界旅行的想法还是在大约四年之前。那是在2020年的年初,当时笔者正在读大三,而新冠已经悄悄开始传播。尽管身边不断传出一些零星的相关消息,但此时还并未引起多少重视,武汉也还要再过一周多之后才开始封城。当时,笔者第一次跟好友提到,想在本科毕业时一同去距离比较近的日本旅行几天。但笔者和好友都没有也绝无可能意识到,那个后来被命名为COVID-19的病毒,将会对未来数年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多么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疫情期间,出入境管制严格,机票价格暴涨。笔者也因为第一次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时在初试上意外失利而始终难以放松心情去旅游。于是,原本是毕业旅行的计划被不断推迟,直到笔者毕业,工作,参加考研二战,乃至开始读研了整整一年后,才被重新提上日程。
到了今年四月份,疫情管控放开的影响逐渐淡化,笔者又跟好友们重新提起这件事。但好友们不是忙于读博就是有着其它压力,因此无法如愿参与,笔者只好继续等待时机。到了九月开学后,笔者跟室友偶然聊到此事,他表示感兴趣并愿意同行,但由于需要办理护照和签证,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考虑到笔者正在备考JLPT,在商量之后,决定干脆把出行时间定在JLPT考试后,同时也是枫叶季的末尾的十二月上旬。可惜的是,不久后室友因私事无法办理签证而不得不退出。但此时笔者已经出签,且不愿意再为了等待同行人而推迟计划,因此在综合考虑了时间、成本等因素进行评估后,做出了独自前往的判断。
就这样,笔者在JLPT考试结束后的12月4日订购了机票和酒店,踏上了旅程。
行程规划
因为时间和预算上的原因,这次的行程包括来回只安排了五天四夜,自然去不了太多地方。权衡之后,决定住只前往大阪和京都两座城市。选择大阪的原因是:一方面,之前有读到BYVoid的博文,其中的部分内容尤其是万博纪念公园内的「太陽の塔」雕塑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十分想去现场看看;另一方面,如果住在大阪,距离关西机场比较近,交通也非常方便,对初次踏上异国土地的笔者来说更加友好。至于选择京都的原因则是:一方面,笔者最近在玩只狼:影逝二度时被游戏中的诸多美景所震撼,想去看看仙峰寺正殿的原型也即清水寺;另一方面,京都这几天也还处于枫叶季,而且从大阪往来也足够方便。因此,笔者决定自关西机场入境,全程住在大阪市区,在京都观光两天,剩下的时间里凑出两天在大阪转转。
对于具体的行程安排,由于这些天大阪和京都的天气都很好,具体哪天去哪其实是没有太多差别的。但考虑到京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周末的游客可能会比较多,于是决定先在工作日前往京都,之后的周末留给大阪。
入境日
启程
笔者早上六点半从家里出发,乘坐地铁前往浦东国际机场,乘坐的航班是预计上午10:45分起飞的春秋航空9C6363。到达机场出发后,先去携程柜台领取了提前兑好的10000円日币纸钞。由于购买的机票里包含了足够的行李托运额度,于是稍微排了十几分钟的队便非常顺利的办理好了值机。在过了安检之后,去柜台领取了提前预定好的随身WiFi。随后静坐片刻,便开始了登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刚坐上飞机还不到五分钟,机长就播报说附近地区因军事演习临时采取了航空管制,起飞时间需要推迟到十二点多。不过所幸后续没有遇到其它情况。在十二点左右,乘坐的航班顺利起飞。
实际上,上海到大阪的距离甚至小于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因此空中的飞行时间并不长,笔者甚至没来得及打完一局「火焰之纹章:结合」。下飞机后,跟着人流前进并办理入境手续,拿取完行李(期间行李箱被海关警犬闻了两下)就可以离开机场了。要离开机场,首先需要先乘坐免费的机场巴士从T2航站楼前往T1航站楼。笔者顺道在T1航站楼附近的关西旅游信息服务中心用二维码兑换了提前购买好的「关西周游卡」和「大阪周游卡」。走出航站楼,就能够看到醒目的「関西空港駅」(即关西机场站)。接下来按照谷歌地图的提示,就可以乘坐交通工具进入市区。
从关西机场进入大阪市区的种种选择中,在笔者来看又快又便宜的选择的是乘坐南海电铁「空港急行 Express」,并且这段路程是包含在了「关西周游卡」与「大阪周游卡」里的。(但笔者一开始并没有发现,在自助购票机上买了票,因此刚入境就浪费了970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空港急行与普通列车是共用站台的,笔者一开始没仔细注意发车时间和指示板,因而错上了普通列车,浪费了一些时间。不过上错了其实也没关系,有许多站可以站内换乘,仔细看好指示板即可。
东京时间晚上六点左右,笔者按预定行程顺利入住了在携程上提前订好的旅店「相铁 FRESA INN 大阪北滨」。放下行李后便一路小跑,直奔本次行程的第一站:大阪车站城。
大阪车站城
「大阪车站城」其实就是「JR大阪站」与其周边的商业综合体的统称。不过笔者来这里并不是为了乘坐JR线路或是逛街消费,而是为了到附近的「大阪车站城电影院」观看18:30开始放映的「攻壳机动队 SAC_2045 最后的人类」。当时正好是其上映的第二周。这部由Netflix注资,攻壳机动队TV原班人马打造的新时代攻壳机动队并没有获得像它的前作那样的知名度,因此在日本上映的院线数量也并不多。在之前,笔者从其官网查询到,正好在笔者入住的旅店仅一站地铁的大阪车站城电影院中,有时间合适的晚间场次,因而决定前来观看。
由于是第一次到访大阪车站城,事先没有了解过其结构,也不知道前往电影院的正确路线,因此笔者在附近的LUCUA Osaka里乱逛了一阵子,浪费了一些时间。后来笔者跟着指示牌走,发现有个很大的半露天式的广场(之后复盘时才得知其名为「时空广场」,此时已经换上了圣诞主题的装饰),一路坐扶梯向上,这才找到了电影院的入口。
大阪车站城电影院坐落在名义上的第11层,实际上乘坐跨层的露天扶梯的话很快就能到达。电影院的门外是一个露天平台,其中种植了许多植物,给人一种空中花园的感觉。到电影院时,距离电影开场还有十几分钟,于是用自助购票机选座并购买了票,在领取了特典之后便进入了影厅。
来看电影的人并不多,且有个老哥拿包占了笔者选的座位。考虑到影厅其实很空,于是笔者挪腾到了边上。在日本,电影的开始时间跟在国内的含义并不相同。在开始放映的时间到达之后,荧幕上还会继续播放约五分钟左右的广告,所以稍微晚点到其实问题也不大。这部电影实际上是动画第二季的总集篇,宣传中提到有加入一些新镜头,但笔者并没有注意到。再看一便还是感觉剧情很迷(对于想要深究其表达主旨的读者,笔者推荐这个解读)。
从电影院出来之后,笔者又在附近简单逛了一会儿,拍了几张照片。在LUCUA Osaka正门门口的天桥下,还有位带着音响来卖唱经典日语老歌的街头艺人,歌声非常动听,也有许多游客聚集在她身边拍摄短视频。可惜时间已经比较晚了,许多商店也已经关门,外加旅途劳顿,笔者于是径直返回住处,并在住处附近吃了晚饭。笔者晚上在离住所很近的「Osaka Metro 北浜」地铁站边上的「鳥貴族」里吃了一些烤串,这家店有自助点单机,而且菜单支持中文,价格和菜量也比较合适。晚饭后,笔者前往附近的全家提前买好次日的早餐,便回到了住处休息。
京都第一日
早上七点半起来,笔者先在房间内吃了早餐。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旅店提供的早餐是自助式的,比较贵,对笔者来说并不值得;另一方面也是想多尝试一下日本境内的全家便利店里会有什么样的商品。在之后的几天,笔者的早餐基本都是一盒蔬菜水果汁,一个金枪鱼鸡蛋酱三明治外加一个三角饭团。由于住所房间内提供冰箱,旅店内也有自助的微波炉,因此选择这样的早餐也非常方便。吃饱之后,笔者就直奔地铁站,开始了为期两天的京都之旅。
清水寺
笔者所住位置是在大阪市中心附近的居民区内,距离闹市区仅一街之隔,夜晚却也十分安静。住所附近的「Osaka Metro 北浜」可以直接站内换乘京阪电车的「京阪本线」(又称京阪线)。笔者建议乘坐「京阪特急」列车,从大阪到达京都只需要约45分钟,而且可以直接刷周游卡而不用额外加钱,沿途也有一些风景可以看。到了「七条」站后出站,在不远处乘坐公交「市営206甲」就可以到达清水寺。虽然是工作日,在公交车上仍有许多初高中生,像是集体来清水寺游玩。值得一提的是京都的旅游服务做得不错,在清水寺的公交站到达时会播报日中韩英四语的到站提示,方便游客及时下车。
清水寺建在京都东部的音羽山山腰上,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被列为日本国宝建筑之一,也是赏樱赏枫的胜地。相传其由唐僧玄奘在日本的弟子賢心所创建,供奉的主要是「十一面千手観世音菩薩」。现存的清水寺是公元1633年由德川家光捐资重修的。穿过仁王门,买张参拜券后跟着人群走便能看到清水寺的主体建筑。其中最为瞩目的是被定为国宝的主堂,其由139根立柱支撑,宛如硕大的舞台,因其由桧木建造而被称作是「桧舞台」,又被称为「清水舞台」。清水舞台自古以来就作为高层建筑的代名词在日本广为人知,有句谚语叫做「清水の舞台から飛び降りる」,字面含义是“从清水舞台跳下”,指的是以极大的决心去面对事情,就如同要从悬崖边伸出的清水舞台上跳下去一样。实际走在清水舞台上,也会感觉到坡面稍稍有店向下倾斜,让人不太安心。
整个清水寺的景区虽然不大,但因为仍在枫叶季期间,景色非常秀美,行走其中令人身心舒畅。笔者来回折返、边走边拍,在其中停留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从清水寺的仁王门走出,就来到了「産寧坂」。这条沿路铺满了纪念品与和菓子(即日式点心)店的小道又被称作是「三年坂」(在日语中,两者读音相同)。接着再向北走,可以看到另一条类似但游客稍少一些的小道,其因处在三年坂前而得名,被称为「二寧坂」(二年坂)。笔者沿途买了一些纪念品和点心。
高台寺与圆德院
从二年坂继续往北走,途径「维新の道」,向西走一小段,就可以看到「ねねの道」。这条路据说是由丰臣秀吉的正室宁宁夫人(ねね,法号「高台院湖月心公」,也被称作是「高台院」)所修建,用于从其住所「圓徳院」往返「高台寺」。而高台寺正是宁宁夫人为其亡夫丰臣秀吉祈求冥福所兴建的禅宗寺庙,建于1605年。在「ねねの道」的东侧,有一片面积并不大的平地,这里就是「高台寺公園」。公园右侧有一个约两层楼高的上行台阶,走上来便是高台寺停车场(笔者看到时心想:原来高台寺真在“高台”上啊)。自停车场向东面望去,可以看到巨大的「霊山観音」,但这并非本次旅途的目的地,因此笔者并未前去参拜。
在停车场的北面,就是高台寺的入口。朝着高台寺走去,沿途可以路过另一个风景秀丽的石板路,这便是「台所坂」。这条石阶小坡是从圆德寺出发途径「ねねの道」走到高台寺入口的必经之路,在红叶季有着非常典型的京都氛围,许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进入高台寺时,可以选择单独购买高台寺的参拜券,或是购买高台寺与圆德院的联票。笔者出于方便选择购买了联票。高台寺区域并不算大,由方丈(在日语中通常指佛教寺院中的主要建筑)、开山堂、偃月池与卧龙池的庭院、竹林和供奉着丰臣秀吉夫妇的「霊屋」组成。在参拜完灵屋后,可以爬上建着「傘亭」和「時雨亭」的小坡。在日语中,「時雨」一词指晚秋至初冬时节的雨,特别是那种断断续续、绵绵不绝的小雨。说来也巧,笔者在高台寺游览时天气忽然转阴,随后很快下了一场这样的小雨。不过幸运的是,转晴之后的天气都非常好。从小坡上下来,顺路会走进一片静谧的竹林。穿过竹林,就可以一路走出高台寺。
参拜完高台寺,沿着台所坂一路向西,路的尽头正对着圆德院的大门。圆德院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型日式枯山水庭院,进入其主体建筑需要先脱下鞋,并且目前不允许拍照。因为出入口不在一处,因此参观过程需要拎着装进了自己的鞋的塑料袋(入口处会提供)。在院内可以抄经或者品茶(都是额外付费项目,笔者并未尝试)。楼阁内的展品并不多,主要是各式各样的屏风,沿着路线前进可以走到一个半开放式的房间,采用了面向北边庭院的开口设计,叫做「北書院」。在这里可以坐下悠闲地观赏庭院中美丽的枫叶,非常适合逛完清水寺后来休息片刻,很是惬意。房间的额枋上挂着“绝佳境”的题字,非常贴切。笔者到达时,有一对六十多岁的夫妻也在这边坐着,一边观赏美景,一边谈笑着往事和回忆。
从圆德院走出,笔者跟着导航朝着西北方向前进,来到「八坂神社」的西门附近。笔者沿途选了一家碳烤鳗鱼店(炭焼鰻 土井活鰻 祇園八坂店)作为午餐。
八坂神社
笔者此次前来参拜的八坂神社是位于京都市东山区祇园町的「八坂神社总本社」,据称始建于公元656年,正值中国唐代永徽之治末期,其建筑风格也保留了许多盛唐之影,尤其是神社的正殿(即大殿,又称「祇园造」)。这里供奉的主要是「素戔嗚尊」(即须佐之男)。整个神社由数个主体建筑与一系列末社(在神社的本社之外而受到该神社管理之小型神社,也被称为枝宫或枝社)组成,主体建筑除正殿之外还有用于举行仪式与婚礼的舞台「舞殿」,以及西南方向的两个楼门。
「大国主社」是一个位于八坂神社正殿西南侧的末社,其祭神主要是「大国主神」,是广为人知的「縁結びの神」(缘结之神、姻缘之神)。有许多情侣来此参拜。
八坂神社里还有很多其它末社,但总体面积其实并不算大。边上的「円山公园」是非常适合春季观光的景点,但此时稍显肃煞,因此笔者并未参观。在购买了一些伴手礼后,笔者向西门走出,从「祇園四条駅」出发乘坐地铁前往了下一站。
伏见稻荷大社
从「祇園四条駅」只需乘坐5站「京阪本线」即可到达「伏见稻荷駅」。本站站内同样会播报日中韩英四语的到站提示。笔者到达时差不多是在下午13:30左右。「伏見稲荷大社」是日本全国各地的稻荷神社的总本社,始建于公元711年,是一座巨大的覆盖了几乎大半个山体的建筑群,供奉的是稻荷神。在日语中,“稻荷”一词是“长出稻子”或“结成稻米”的缩写,因此稻荷神也就是“谷物之神”与“食物之神”。到了近现代,稻荷神司掌的领域也从农业跨入工商业,成为了象征财富的神明之一。神社的主体建筑都建在山脚下,包括楼门、正殿等。整个神社的参观区域实际上包括了稻荷山的一座峰,参拜路线程“8”字型结构(”8”字的上方对应了东偏南方向),以半山腰处的展望台为界,分为上下两个环路,在环路的两侧都有游客上山参拜。
日本自中世纪开始将狐狸视为稻荷神的使者,因此社内乃至稻荷山上到处遍布着狐狸的石像。
在参观完神社的主体建筑后,笔者便循着千本鸟居的入口开始攀登稻荷山。然而这段路程远比笔者想象得更加艰难。
千本鸟居
「千本鳥居」其实是稻荷大社以及稻荷山这片区域的诸多鸟居(代表神域的入口,用于区分神栖息的神域和人类居住的世俗界)的统称。自江户时代以来,前来参拜许愿的人们时常会通过向神社境内捐款建立鸟居的方式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许多鸟居上也会刻上捐赠方的名称,比如公司企业或是社区等等,以及捐赠的时间。大社的境内尤其是登山道上竖立着数量十分惊人的大小鸟居。步入千本鸟居后,才算是正式开始攀登稻荷山。在森林里静谧幽深的众多鸟居中穿行时,有一种跨越时光的感觉。
登稻荷山
这段经历可能是笔者整个旅行期间最痛苦的过程。由于事先未充分了解情况,笔者在背着一堆装备(主要是几个镜头、充电宝和几乎没用上的一堆备用电池等等)的情况下开始了爬山之旅。笔者的参拜路线和大多数游客相似,是从“8”字结构的右侧也即南方上山,途径「三ノ峰(下社神蹟)」、「間ノ峰(荷田社神蹟)」和「二ノ峰(中社神蹟)」一路向上攀登,直到到达位于山顶的「一ノ峰(上社神蹟)」。上社神迹是稻荷山的最高峰,标高233米,但此处向外看的视野其实并不好,观景的感受也远不如展望台处。不过上社神迹周围种植着许多枫树,在秋季非常好看。在其附近有多个提示已经到达了山顶区域的指示牌。
从山脚下的神社楼门出发一路爬到半山腰的展望台的这段路花费了约45分钟,在半山腰的展望台处有数个长椅可以坐下休息。从展望台一路小跑直至山顶处又花了约20分钟。等笔者到达山顶时已经是当地时间15:30左右,距离日落仅约一小时。不过有趣的是,笔者在攀登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结伴登山的穿着正装的公司职员(社畜),一边听他们赞叹美景一边登山的经历对笔者来说倒也算是稀奇。短暂停留后,笔者沿着北侧下山道向「伏見稲荷駅」走去。下山的过程也花费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路上依然有稀稀落落的游客向着稻荷山的山顶前进。到达地铁站后,笔者径直称作京坂本线回到了住所,并在住所附近解决了晚餐(因为太累了偷懒不想探新店于是又去吃了一顿鸟贵族并被服务员认出)。
京都第二日
第二天,依然是早晨七点多起床,在住所内吃完相同的早餐,笔者便再度前往京都市区。本次笔者并未乘坐京阪电车,而是选择搭乘地铁,以便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顺便看看风景。虽然笔者并未换乘,但是整段路程其实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段是由「大阪市高速電気軌道」(大阪メトロ,Osaka Metro)运营的「堺筋线」,从「Osaka Metro 北浜」乘坐至「天神桥筋六丁目」,这条线路的标志是棕色的实心圆内写着白色的“K”;另外两段则是由「阪急電鉄」运营的两条线路,其标志均是绿色空心的圆圈内加上了绿色的“HK”,列车先是在「千里線」上行驶了一站,随后进入「京都本線」行驶,直至到达目的地「西院」站。在出地铁站后过马路即可乘坐「市営205乙」前往「金阁寺道」站。下车后,跟着路口处的指示牌走几百米便可来到金阁寺区域。
金阁寺
「金閣寺」其实并非是一个正确的称呼,这座始建立于1397年的佛寺原本的名称是「鹿苑寺」。寺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一作外墙几乎完全以金箔装饰的建筑「舎利殿」,其因耀眼的外貌又被称作是「金閣」。也正是因为这座“金阁”的存在,人们似乎更习惯称其为金阁寺。“金阁寺”有时也可以直接用来指代寺内的舍利殿。
笔者最早是在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同名长篇小说《金阁寺》中了解到这座建筑。“我与人生之间,总是横着一座金阁。致使我刚要抓到手的东西倏忽间沦为灰烬,眼前美景化作一片沙漠。”书中的主人公在说出了这样的话语后,在夜间潜入了金阁,将其整个付之一炬后仓皇逃离。小说的整体情节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的,现存的舍利殿曾在1950年被一位见习僧人焚毁,而后被依照原样重新修复建造。
这一天是周五,同样有许多初高中生模样的游客,他们穿着学生制服,胸前佩戴着上了写着校名和姓名的金属徽章,跟随着明显是教师的中年人一同前来参拜。金阁寺的参拜路线整体是个环线,出入口在同一处,笔者一开始没仔细看,径直朝着出口走了好几步,直到发现大量人流才意识到方向反了。在出入口外有一处有着许多长凳小广场以供休息,边上是纪念品商店。许多灰褐色的大鸽子会在此处停留、散步、啄食。这些鸽子倒也亲人,会飞到离你很进的距离然后偷偷观察你,并且有人接近时也不会马上飞走,而是刻意保持一小段距离。广场上也有女学生愉快地追着鸽子绕圈小跑,就好像是在追小鸡一样。
整个金阁寺的区域并不算大,踏入「総門」后首先见到的是左侧的「鐘楼」和右前侧的「方丈」。不过这两个建筑都不对游客开放,只能从外面简单地扫视几眼。随后顺着参拜路线踏入「参拝門」,一眼就能望见耀眼的金阁也即舍利殿。许多游客在此处都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由于天气很好,清澈的镜湖池中清晰地倒映出了金阁的恢弘。
虽然区域内到处写着禁止集体合影,但实际上带队老师或者学生之间还是会以舍利殿或者其它建筑或景观为背景拍合照,管理人员似乎也并不在意。也有不少游客来此地的目的就是为了拍摄金阁,沿着镜湖池一路有许多合适的拍摄或是留下合影的角度。不过从这些角度拍摄出的照片笔者早已在网上见过许多次了,笔者此次来参观是为了从更近距离仔细看看金阁。遗憾的是,目前并未开放舍利殿的参观路线。金阁是一个三层方形结构的木制楼阁状建筑,每一层的建筑风格其实都不同,第一层采用了平安时代贵族建筑风格,在第二层按照镰仓时期的武士建筑风格修建,而第三层则是唐朝的禅宗佛殿建筑(即「究竟頂」)。三种不同时期且迥异的风格竟能如此协调,令人叹为观止。
在寺内游览期间,还可以看到被誉为京都三松之一的「陸舟の松」,以及可以向石碗内丢硬币祈福的「白蛇の塚」等景致。寺院内也有一个纪念品商店。从金阁寺出来,笔者回到了公交车站,并在其边上的「桃源郷(Utopia)」吃了一碗酱油拉面。
琉璃光院
其实在从金阁寺出来后,笔者曾经犹豫过是先去「東寺」还是先去「嵐山」。但后来考虑到「瑠璃光院」一年一度的秋季「特別拝観期間」(特别观赏期)再过两三天就要结束了,如果错过了只能等到明年的秋季再来,因此最后选择了去琉璃光院参观。东寺与岚山只能等到笔者下次造访京都时再去观光。
从金阁寺前往琉璃光院,笔者选择的路线是先乘坐「市営205乙」(或者「市営204乙」)到达「北大路バスターミナル」(北大路巴士总站),而后转乘「京都市営地下鉄」运营的地铁线路「烏丸線」直到「国際会館駅前」,从地铁出来后过个马路就有公交站,再乘坐「19系統」直到「八瀬駅前」。整个过程中有着明显的逐渐离开城市的感觉。下车后,向南行走一段路程即可到达。
虽然已经是特别观赏期的最后几天,前来观光的游客还是很多。笔者到达时是在下午13:00左右,跟着其它几位游客一起按工作人员的引导在「山門」外等待排队了十几分钟,这才能够进入。
踏入山门,循着「山露路の庭」前进的第一感受便是扑面而来的绿意,在石阶周围的石块上布满了苔藓,也种植了许多灌木。接着步入玄关,可以看到被称作是卧龙庭的小池塘,里面养着几只大鲤鱼。另一边就是书院的正门,同样需要脱下鞋参观。
书院内提供了一些摆放着昏暗的台灯的抄经台和额外收费的可以喝茶赏景的位置。但实际上当时已经是秋末冬初,脱下鞋在室内行走时感觉比较冷,因此笔者都没有尝试。顺带一提,为了能够更好地欣赏窗外风景,阁楼内多处房间都是半开放式的,寒风袭来时让人瑟瑟发抖。因此如果想在这里多坐会儿一定要多穿点衣服再来。
跟前面那些寺院不同,琉璃光院的历史非常年轻,直到2005年才从私人别墅转为寺院,称为「无量寿山光明寺 琉璃光院」,属于净土真宗东本愿寺派的寺院之一。东本愿寺派又称大谷派,是净土真宗的法主正式继承人的哥哥在1602年得到德川家康的支持而从净土真宗中分裂出来的派系,其本尊(即主要信仰对象)是阿弥陀如来。
笔者在院内停留了约一小时左右,随后前往下一个地点。
Louis Icart 美术馆
「ルイ・イカール美術館」其实并不在行程规划之内,但琉璃光院的参拜券附赠了它的参观券(事实上原本就是免费的),笔者看了一下位置发现就在隔壁,于是顺道过去看看。路易斯·伊卡特于1888年出生在巴黎,是法国著名的装饰艺术大师,其作品大多是浪漫主义风格的,热衷于描绘美丽的女性和爱情等主题。美术馆本身并不算大,在进入时需要在入口处的鞋柜寄存鞋子,馆内拥有五个小展厅,一层有着纪念品商店。这座美术馆实际上是由一位收藏家的私人住宅改建而成的,馆内的氛围经过精心设计,音乐、灯光与装饰物都非常浪漫温馨。馆内也有很多可以坐下休息的地方。
离开美术馆后,笔者本想前往东寺,但发现边上恰好就有可以几乎直通比睿山山顶的「ケーブル八瀬駅」(索道八濑站),于是临时改变了计划,向车站前进。
比睿山
比睿山是日本七高山之一,标高848米,又称天台山,被认为是日本佛教的发源地。八濑区域坐落在比睿山西面的山麓地带,索道八濑站就建在高野川的沿岸(在京都市的地图上,鸭川经常被画为“Y”字样,而高野川就是其右侧的部分)。从索道八濑站出发,乘坐每半小时一班的全日本坡度最大的睿山缆车可以到达半山腰处的「ケーブル比叡駅 展望台」,再在此处换乘缆车,总共只需15分钟左右便可到达山顶。笔者乘坐索道上山时,建在山脚下的幼儿园「八瀬野外保育センター」里的孩子们正好在草地上列队,他们看到车厢逐渐攀升时也都感觉非常兴奋,不断地向车厢挥手致意。
到达山顶时是在下午15:00左右。从缆车站走出后还需行走一小段路才能到达山顶展望台。山上的风景很好,但游客并不多,主要是组团来登山的老人家们。展望台附近就有停车场,也有游客开车来参观。山顶的温度比要比山脚低一些(大约低6度),笔者由于没有带适合登山的装备,因此在展望台附近停留了一小会儿,就从原路返回下山了。
下山后,笔者来到了距索道八濑站仅一桥之隔的「八瀬比叡山口駅」,随后乘坐「叡山電車」到「出町柳」站,再在站内换成京阪特急列车,回到了住所。放下随身行李后,笔者晚上在住所附近的「京阪シティモール 天満橋」商场的「大起水産 回転寿司 天満橋店」解决了晚餐。
大阪第一日
在结束了两天的京都之旅后,笔者终于可以不用那么早起了。睡到八点左右醒来后,乘坐「御堂筋线」到「千里中央駅」,再换乘「大阪モノレール」(大阪单轨电车)来到了万博纪念公园(注意后面这段路程不在周游卡包揽的范围之内,需要单独买票)。大阪府吹田市曾在1970年承办过世界博览会(简称EXPO ‘70)。世博会在日语中被称作是「万国博覧会」,1970年代也正是日本经济历史上的“高速增长时期”,万博纪念公园正是在其旧址上建立的。在不久之后的2025年,大阪也将再次承办世博会。说来也巧,原本笔者打算入境第三天就前来万博纪念公园参观,但后来在地铁上看到了万博铁道节与拉面EXPO的广告,这两个活动正好这周末在此举办,于是便调整了行程。
万博纪念公园
从单轨电车车站出来后,沿着天桥可以走到公园的正门,在门口有自动购票机。笔者抱着“难得来一次就多看看吧”的想法买下了所有区域的票(日本庭园/自然博物园+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日本民艺馆)。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想法非常不切实际。万博公园整体区域并不小,其内的两个展馆要细看就能消耗掉一整天,何况广场上还时不时会有展会活动。笔者从早上九点多开园不久时入园,到下午三点多离开,只勉强参观了两个展览、草草地看了一遍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和日本民艺馆。
走入公园,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在当时世博会举办期间建造的标志性的雕塑建筑「太陽の塔」(太阳之塔)。当初在网络上第一眼看到这个雕塑建筑时,笔者就被它深深震撼到了,近距离观看时其高大的压迫感会更加强烈。时值冬季将至,太阳之塔前的草坪也已经铺设上了白色的灯球,在夜晚会举行灯光秀。许多游客也在此拍照纪念。公园内有着穿上了大阪2025世博会吉祥物「MYAKU-MYAKU」玩偶服装的工作人员,有一些家长会让孩子们跟他一起拍照合影(显而易见的是,大多数孩子们并不十分喜欢这个形象)。
入园后,笔者向东北方向前进,沿途路过了「お祭り広場」(节日广场),拉面EXPO即在此举办,但此时还未到开展时间。接着继续向东行走,沿着已经落完叶了的樱花林前进,两侧的草坪广场并没有什么活动,走到三岔路口处就能看到万博铁道节的入口。路口的南面的建筑物是「EXPO’70パビリオン」(EXPO’70展馆),这由是当年世博会期间的「鉄鋼館」改建而成的一个展馆,一楼大厅内原本摆放着曾经的世博园区的微缩模型,这几天为响应万博铁道节临时更换成了铁路轨道玩具。馆内有着包括原本的“黄金之颜”等万博遗产的常设展览,笔者觉得优先级并不高就没有观看。
万博铁道节
「万博鉄道まつり」(即万博铁道节)是全日本内最大的户外铁道主题展会活动,由全国铁路公司、地方政府等约110家企业和团体共同举办,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铁路的魅力,自2012年起每年都在万博纪念公园举办,展期一般分为两天,占据了一整个周末。但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该活动自2019年起停办,今年是该活动时隔五年再次举办。其实在入境前,笔者并不知道有这个活动,但巧的是今年举办的时间正好可以跟笔者的行程重合,机会也难得,于是来看看。
和国内许多展会类似,在铁道节上可以购买纪念品、土特产、文创周边和扭蛋等等,也有让孩子穿上铁路工作人员的制服拍摄纪念照的活动。展会按线路设摊,同地区或同运营公司通常会聚集在一起,其中关西地区的参展方最多。展区北侧也搭建了一个舞台,会用标准的到站提示音腔来报幕。在展会上,笔者购入了这几天乘坐过的睿山电车、南海电铁、京阪电铁等等线路的周边与联名纪念品,包括徽章、钥匙扣、吉祥物小玩偶等等。
拉面EXPO
参观完铁道节后,笔者折返回到了节日广场。此时已过上午十一点,节日广场上也逐渐开始有了人流,一些摊位前甚至排起了长队。在这里举办的,是号称西日本最大的拉面活动「ラーメンEXPO」。今年是第九届举办,整个活动共五幕,恰好涵盖了十二月的五个周末(也包括前四周的周五)。来自全国各地的共50家拉面店齐聚一堂,每周会有十个不同拉面店前来设摊。在节日广场上也设有室内外的餐饮桌位,可以细细品尝美味的拉面。在入场处可以购买所有摊位通用的拉面券,买的越多每张券也越便宜。不少摊位也可以现场支付现金额外加料。
「濃厚博多豚骨炙りチャーシューラーメン」(浓郁博多猪骨烤叉烧拉面)是笔者这次前来参加的第二幕中人气最旺的一家店,是第九届拉面博览会大奖的获得者之一,队伍最长时排到了将近一百多米。出于时间上的考虑,笔者没有选择在此排队,而是选择了人气也很旺但相对还好一些的「ホタテたっぷり北海道味噌ラーメン」(扇贝丰富的北海道味噌拉面)。在下午看完大阪日本民艺馆后,笔者又回来吃了一碗「煮干香る琥珀の熟成醤油」(沙丁鱼香气琥珀色熟成酱油拉面)。笔者品尝的这两个拉面分别是味噌细面和酱油粗卷面,虽然都是拉面,入口的口感和香味都很不一样。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自节日广场向北行走一些路程,就可以来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笔者是在参观这个展馆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了“民族学”这个概念。「国立民族学博物館」是一个巨大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77年,实际上是一所“附带博物馆的研究所”。主展馆有着世界民族文化相关的常设展览,按各个大洲一次介绍全世界各个民族的生活、民俗、工艺品、语言乃至音乐。展品中既有复制品,又有直接从当地购入运送至此的藏品,小至配饰,大致蒙古包乃至整个酒屋,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可以互动的交互式展品。当这些代表着民族文化的展品被分门别类按次序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化景观,充分体现了全球化与现代性。笔者认为这个博物馆值得停留至少半天来细细品味。
大阪日本民艺馆
从民族学博物馆出来,横穿「平和のバラ園」(和平玫瑰园)即可到达大阪日本民艺馆。大阪日本民艺馆是一个手工艺博物馆,票价相对较贵,且馆内不允许拍照。馆内当季的展览是「喜如嘉の芭蕉布」。芭蕉布是一种使用芭蕉纤维的纺织品,战时曾一度濒临绝迹,而后由沖縄县喜如嘉的平良敏子带领复兴。1974年,“喜如嘉的芭蕉布”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2000年平良敏子被认定为国家的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人间国宝),现在则被高度评价为代表日本的手工艺品。本次展出的工艺品主要是衣服和布料等等。很巧,笔者造访时恰好是下午两点左右,正值「ギャラリートーク」(直译为“画廊讲座”,是指由策展人或艺术家本人在展厅内带领观众边欣赏作品边讲解其亮点的活动)才刚刚开始不久。笔者跟着馆内参院的游客一起听了一会儿,奈何笔者的日语听力水平仍有待提高,因此拿着导览手册自行观看了一些展品后就离开了展馆。
从民艺馆出来后,笔者原本还想参观日本庭院,但由于时间所剩无多,笔者最终决定乘车离开万博纪念公园,返回市区消费。日本庭园与自然博物园只能等下次再参观了。
难波与日本桥
本次日本之行的次要目标之一是帮同学代购几台Steamdeck。今年五月底,笔者母亲来日本出差时也在大阪待了几天,路过爱电王难波本店时就帮笔者捎了一台。但笔者此次运气不佳,可能是周末下午的原因,专柜上的所有型号都已经脱销,只得无功而返。
另一个次要目标则是购买一些中古物品,包括蓝光碟和游戏机等等。笔者先后逛了Bookoff、Animate、Sofmap与骏河屋等店,逛到晚上八点大多数店都关门时才终于淘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从爱电王难波本店出来稍走一段路就能到日本桥附近,在这里有很多身着女仆装或二次元服装女孩会向你打招呼发传单,对独自出行的游客尤其热情。笔者后来了解到,她们应该是拉客人到酒吧或者女仆咖啡厅消费的。
晚上,笔者来到了住所附近的一家居酒屋(地魚屋台とっつぁん 南森町店)。这家居酒屋非常纯正,进店后虽然有些吵闹,但比较好的是有国人服务员和中文菜单,点餐过程非常方便,菜品也非常地道。坐在笔者边上的职员向他的好友挨个锐评自己同事的过程同样也非常地道
大阪第二日
笔者早上起来收拾完行李,将行李寄存在酒店前台并退房后便前往了旅途的最后一站:大阪城公园。这次笔者前来主要是来看看大阪城的「天守閣」(即城堡建筑群中的主楼)。
大阪城公园
大阪城别名“金城”或“锦城”,是日本三名城之一,最早由丰臣秀吉在即将统一全国时所建,曾历经多次毁坏和改建,现存的大阪城是1930年用钢筋混凝土在保留了原本木质结构的外形下复建的,完全是一个现代化建筑。建筑内部装有电梯,参观路线一般是从一楼乘坐电梯直达五楼,然后步行登上八楼的展望台,随后再依次向下步行参观每一层的历史文化展品。虽说这里适合更春季来赏樱,但周末上午前来参观的游客也非常多。虽然并未限制游客的数量,但入口处仅有三个自助购票机,来参观现场当成买票的游客又非常多,因此笔者在进入天守阁时排了差不多半小时左右的队。如果在网络平台上提前买好参观券会更加方便许多。
笔者从天守阁出来后,在广场附近的「ミライザ大阪城」(Miraiza大阪城,一个服务于游客的综合商业设施)购买了许多纪念品。这个建筑建于1931年,原本是陆军第四师团司令部办公楼,与大阪城天守阁差不多同时期建造,在战败后理所当然被占领军接收,随后相继作为大阪市警察厅、大阪市立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存在。自2001年大阪市立博物馆改名并迁走后,直到2017年才重新进行了内部装修,如今已变身为集纪念品商店、咖啡厅、餐厅和博物馆于一体的设施,很适合参观完大阪城后前来休息。此外,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也有「海洋堂フィギュアミュージアム」(海洋堂手办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受限于时间,笔者并未参观)和相关商店。在逛完此处后,笔者乘坐地铁返回酒店,在大堂处将购买的纪念品塞进行李箱后便开始前往机场。
归途
回国的路程没有太多可讲的。依然是乘坐南海电铁空港急行线,回到关西空港站之后转乘机场巴士。可能要注意的就是,关西机场T2的国内线出发与国际线出发并不在同一个建筑内,而大部分餐厅实际上在国内线出发处,从机场巴士下车后如需就餐可以先直接前往。笔者在“高配萨莉亚”的「COCO’S」吃了午餐,随后排队办理值机。在候机室的礼品店内,笔者又购买了一些伴手礼。在回程时,笔者的航班同样延误了半小时多,但到达时间并没怎么推迟。于是,在当地时间下午七点左右,我回到了浦东国际机场,正式结束了本次关西之旅。
总结
花销统计
在本节,笔者列出了所有开销项目,以供有需要的读者参考。笔者出发时,人名币兑日币的汇率大约是「1人民币=20.5日元」左右。出发之前,笔者携带了两万两千多日币,在日本又用便利店内的ATM从VISA卡中提了一万日币。回国后,笔者所剩的零碎日币总额不到两千日元。具体花销清单如下:
统计结果:折合人名币共计约 9500 元(点此可查看明细)
- 机票酒店周游券WiFi租赁:共计约5420元
- 大阪周游卡2日 61元
- 关西周游卡3日 265元
- 春秋航空 浦东T2到关西T2 992元
- 春秋航空 关西T2到浦东T2 2314元
- WiFi租赁 69元
- 酒店 相铁FRESA INN 大阪北滨 12-06 到 12-10 1717.13元
- 参拜券与门票:共计约5850円
- 清水寺 300円
- 高台寺加上圆德院 900円
- 八坂神社 免费参拜
- 伏见稻荷大社 免费参拜
- 金阁寺 500円
- 琉璃光院 2000円
- Louis Icart 美术馆 免费参观
- 万博纪念公园 自然文化园 日本庭院 260円
- 万博纪念公园 大阪日本民艺馆 710円
- 万博纪念公园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580円
- 大阪城天守阁 600円
- 购物与消费:共计约31740円
- 海洋堂 明日香可动玩具 8690円
- Sofmap 中古蓝光碟x3 6783円 (退税后)
- Lashinbang 3DSLL 14364円 (退税后)
- 电影票 攻壳机动队SAC2045 最后的人类 1900円
- 纪念品与伴手礼:共计约13420円
- 忍屋 5096円 (退税后)
- 金阁寺御守 1200円
- 万博纪念公园 纪念品 1100円
- 铁道节纪念品 ???(现金支付的,忘了统计了,应该花了不到3000円)
- 本家八桥西尾 清水店 伴手礼 1400円
- 京みやげ西秀 纪念品 1620円
- 饮食:共计约26240円
- 自动贩卖机 饮料 180円
- 牛肉串 PASAPAS 700円
- 全家当日早饭 12-09 748円
- 大起水产 4356円
- 全家次日早饭 12-07 694円
- 全家次日早饭 12-06 564円
- 全家次日早饭 12-08 约700円 (现金支付)
- 参拜完金阁寺吃的拉面 1200円
- 鸟贵族 12-07 晚餐 2160円
- 土井活鳗 12-07 午餐 4000円
- 鸟贵族 12-06 晚餐 2160円
- 7-ELEVEN 茶 108円
- COCOS 关西机场 3366円
- 拉面EXPO 拉面券x2 1800円
- 地魚屋台とっつぁん(南森町店) 约3000円
- 自动贩卖机 饮料 若干(每天会喝一瓶咖啡至少100円,共计最多500円)
- 额外交通:共计3300円
- 南海电铁 关西空港到大阪市区 970円(这张票其实白买了,是包在周游卡内的)
- 睿山缆车来回票1100円 空中索道来回票700円
- 睿山电车(回市区,注意这段不在周游卡的覆盖范围内) 280円
- 大阪单轨电车(千里中央到万博,注意这段不在周游卡的覆盖范围内) 250円
- 统计结果:折合人名币共计约 9500 元
- 共计花费日币约 80550 円
- 共计花费人民币 5420 元
- 必要花费共人民币 7200 元(除去购物与消费,以及纪念品与伴手礼)
复盘与小结
在行程上,这次旅程主要的不足是没有提前了解清楚关西/大阪周游卡的使用范围,白白浪费了一些钱。总体路线规划上还是比较合理的,笔者想参观的景点和店铺也都去了,也买了许多伴手礼,还加入了很多计划之外的环节。唯一的遗憾可能是去的时候担心会突然降温,因此带上了很多根本没用到的厚衣服,导致行李箱内能塞下的东西少了很多。事实上酒店内的投币式自助洗衣烘干一体机非常好用,并且也提供了睡衣,因此完全不带额外的衣服也是可以的。
在景点选择方面,笔者认为此次行程从面上覆盖了古典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城市与乡村等等各个类型,即多样化又具代表性,除了安排的总时间太短之外没有什么缺憾;所有景点也都值得一去,没有让笔者感到浪费时间的地方。
从内容上来看,由于我日语学习的过程以刷题为主,非常缺乏口语上的训练,导致实际旅行过程中只能使用英文和最简单的日语词汇来交流(不过听读能力其实完全够用了),因此,在旅途的过程中也缺少了一些与当地人的互动和对谈。未来我会考虑提升这方面的勇气和能力。诚如诸位所见,本文的主标题是《世界旅行日记》,这也预示了笔者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出行的机会,去积极探索这广袤的世界。下一站依然是日本,抑或是俄罗斯,乃至欧洲列国?还请诸位读者静候。
也希望本文能为未来打算前往日本关西地区的这两座城市旅行的朋友提供参考。